破解产业发展人才缺口难题,解决"校企合作形式化"、"教学与产业标准脱节"等问题,滨海迅腾集团以人才需求为导向,主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,2011年起与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开始校企合作探索,2015年后相续与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、临沂职业学院、滨州科技职业学院、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等山东十余所高校共建实体化产业学院。作为产业学院企业主体,迅腾集团将岗位标准、技术标准、人才测评标准、模拟项目、真实项目、部分产业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,并在山东成立三家子公司接收毕业生就业,让产业与人才培养同步,直接服务区域产业发展,有效解决了集团数字产业高速扩张与人才供给脱节的难题。
产教深融:创新治理机制,实现"企业主导"。在迅腾集团主导下,制定了实体化运营产业学院系列标准,真正实现"企业主导、共建共治"。执行层实行"双院长制":校方院长负责素质教育与意识形态,迅腾集团选派的院长主导专业建设与产业项目运营,并对人才培养、资源投入、成果转化进行全程测评,建立"过程共管、成果共享、责任共担"的长效机制,明确权益分配,共同承担风险。“产业学院建设让企业出方案、出标准、管运营、选人才、引产业、搞创新、真改革,只有让企业在人才培养中‘说了算’,企业人才标准才能真落地”,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数字经济学院院长郝雷说。
集群创新:推动专业动态适配产业需求。面对技术快速迭代,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变化,滨海迅腾集团主导构建了"集群创新、动态适配"体系,建设“青云栈-企业模拟仓式实训基地”打造企业化教学场景,专业群教学标准、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每年修订,确保与产业技术同步,确保整个专业群与企业就业岗位群一致,迅腾集团将产业前沿技术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,实现了从"供给驱动"到"需求驱动"、从"孤立专业"到"专业集群"的根本转变,显著提升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。“学院从1.0阶段的‘网络技术专业省级特色专业’实现2.0阶段的‘网络技术专业省级品牌专业群’发展目标,到现在3.0阶段的‘数字文化创意专业省级高水平专业群’发展目标,山东铝业职业学院互联网学院院长李树真说。
产业驱动:打造双轮驱动模式。腾雲谷-精英加速器是滨海迅腾集团在产业学院打造的"校中厂",完全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建设,复刻真实产业环境,承接交付企业真实项目。学生以"准员工"身份参与,按绩效获得学分,实现"教学做合一"。在校外,迅腾集团构建"厂中校",三家数字产业子公司及生态企业定向培养接收学生实习就业,实施"招生即招工"的现代学徒制,定向班毕业入职留存率持续走高,并产生众多管理骨干。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迅腾产业学院副院长徐灵艳说,“通过‘校中厂’真实产业环境,承接真实项目,接受真实员工管理,按照员工考核评价,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体验职场文化,实现从学生到准员工的角色转变。另外,每年社会服务收入增加数百万,提升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”。
“产教深融、集群创新、产业赋能”实体化运营产业学院模式。从山东铝业职业学院互联网学院试点实践,实体化产业学院建设模板获得广泛认可,至今已复制到四川、安徽、山西、陕西、辽宁、甘肃、河南、河北等30余所高校借鉴实施。从企业主导的治理机制到集群创新的专业体系,从校内产业基地到校外产业生态,这一模式真正实现了"教育链、产业链、创新链"的三链深度融合。滨海迅腾集团获得了稳定的人才供给,有效支撑了集团数字产业规模的快速扩张,同时满足了业务生态企业用工需求,众多毕业生被百度、博彦、人瑞、大宇宙、万声、指南针、世纪开元、四维图新等行业头部企业直接录用。滨海迅腾集团总裁沈燕宁说,“这种‘量身定制’的人才培养模式,为集团数字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,全面助力集团“一核三驱动”产业发展战略布局”。
这条以"产教深融、集群创新、产业驱动"为特征的产教融合之路,不仅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的难题,更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。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更坚实的人才支撑,也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经验。
山东铝业职业学院互联网学院环境展示
青云栈-企业模拟仓式实训基地
软件技术产教融合实训中心
创新创业工作室
智慧教室
邵荣强劳模创新工作室
党建活动室
腾雲谷-精英加速器
腾雲谷-精英加速器承接真实项目实战现场
—— 关注我们 ——
天津滨海迅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